各教学单位:
鉴于国内外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的形势,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工作要求,学校经研究决定对本学期后续教学安排做如下调整:
一、总体教学进度调整
6月19日前,完成本学期所有课程教学。
6月19日-24日,安排期末课程考核。
6月25日前,所有非毕业班学生离校。已在校(在肥)毕业生离校时间根据派遣证、报到证发放时间待定。
6月26日起,合肥市外毕业生返校;6月30日前离校。
二、本科1-3年级教学和考试安排调整
1、课程教学调整:
原定安排在6月19日(第17教学周周日)-6月26日(第18教学周周日)的课程调整至6月19日之前完成。
5月12日至6月18日期间,由学院自主安排,可利用周末空余时段、周一至周五空余时间(含提前结束课程空出来的时段)安排补课,其中6月11日(周六)为大学英语四、六级考试时间。
各开课单位根据学校总体要求,结合课程实际情况以及专业课表,评估学生学业压力,给出合理化补课时间建议,经任课教师和学生协商后确定补课时间,制定原6月19日-26日所有课程教学与考试的调整方案。所有调整方案必须保证课时不减、标准不降、教学安排平稳有序。
为防止教室使用冲突,拟调整或补课的课程,均需由任课老师在教务系统以补课方式预约教室,操作方式见附件1。
下表供调课参考(可按列对应调整)
教学周 | 17 | 18 | |||||||
日期 | 6-19 | 6-20 | 6-21 | 6-22 | 6-23 | 6-24 | 6-25 | 6-26 | |
星期 | 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日 | |
原课程门次数 | 56 | 660 | 771 | 549 | 765 | 572 | 79 | 29 | |
教学周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|||
日期 | 5-14 | 5-21 | 5-22 | 5-29 | 6-4 | 6-5 | 6-12 | 6-18 | |
星期 | 六 | 六 | 日 | 日 | 六 | 日 | 日 | 六 | |
原课程门次数 | 203 | 152 | 119 | 115 | 119 | 29 | 166 | 91 |
注. 5月15日(周日)有形势政策、军事理论等公共课程,共有325门次;6月11日(周六)大学英语四、六级考试。
2、期末考试安排
(1)6月12日之前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在6月18日之前随堂或提前安排期末考试。
(2)6月19日-24日集中安排本学期本科课程期末考试。
三、毕业班相关工作安排
1、毕业论文/设计环节
(1)5月28日完成论文答辩。
(2)5月31日前完成全院答辩成绩审核和提交。
(3)6月8日前完成二次答辩。
(4)6月10日前完成二次答辩成绩审核和提交。
2、毕业资格审查
(1)6月1日-8日,学院进行学生毕业资格审核,并提交毕业学生名单及材料至学籍管理科;
(2)6月9日-15日,学籍管理科对学院提交的毕业学生材料进行审核,并准备学位(评定)委员会会议材料;
(3)6月中下旬,召开学位(评定)委员会会议,具体时间待定;
(4)6月下旬,发放毕业/学位证书,具体时间待定。
3、已在校(在肥)毕业生离校安排
6月25日前,完成离校手续办理。具体离校时间根据派遣证、报到证发放时间待定。
4、合肥市外毕业生返校离校安排
(1)6月26日,安排合肥市外毕业生返校。
(2)6月30日前,完成离校手续办理后离校。
四、教学组织
1.组织领导。学院成立以党委书记、院长主任为组长,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、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,制定调整方案,指导调整后教学组织工作,明确责任分工,加强督导检查。
2.教学管理。任课教师做好对学生学习任务的管控,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,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。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做好传达、沟通、协助工作,配合师生做好方案调整后教学工作。
3.质量监督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将组织核查各学院调整后教学环节开展情况,教学督导组将进入课堂进行随机听课。各专业、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担负起工作职责,做好各项教学环节的督导,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。
五、其他事项
1.各教学单位指导并督促本单位教师按期完成课程调整情况,将本单位“安徽大学本学期本科一、二、三年级教学安排的调整方案”(附件2)和“6月18日前考试课程汇总表”(附件3)电子版发送至教务处备案。
2.各教学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,组织教师做好调整后教学工作,确保教学质量不降低。教务处、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、网络信息中心、教师能力发展中心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按要求做好保障工作。
附件2:安徽大学本学期本科一、二、三年级课程调整方案.xls
附件3:考试课程(6月18日前能完成教学和考试的考试课程)上报模板.xlsx
教务处
学生处
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
2022年5月12日